查看完整版本: [--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下) --]

百路发股票论坛 -> 股票技术交流 ->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zhh9831 2008-01-17 18:58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下)
集中投资
  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战略。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方略是多方面的,其中当数“集中投资”的方法最有效。巴菲特认为要选出最杰出的公司,精力应用于分析它们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上,然后买入长期都表现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资在它们身上。对于分散投资,股神说:“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资金,大量买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如果投资者的组合太过分散,这样反而会分身不暇,弄巧成拙。
  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上,巴菲特往往也是选择一些资源垄断性行业进行投资。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性企业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如巴菲特2001年上半年大量吃进中石油股票就是这种投资战略的充分体现。
  很多投资者片面地认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才算保险。因此,他们没有集中资金,反而将有限的资金四处出击。今天看这只股好,就买进,明天又听说那只股票是黑马,就赶快追。结果区区几万、几十万或者上百万资金被七零八乱的股票所肢解,导致手中股票少则三五只,多则10余只,常常一段时间不是这只股涨,就是那只股跌,一年忙到头,好的可以赚点钱,中的打平手,不好的情况下则是负增长……有的人年复一年,也不善于总结,总认为运气不好,其实这是犯了一个投资的大忌。分散投资不等于使风险得到分散,同样,集中投资虽然有风险集中的弊端,但只要把握得当,坚守一定的操作纪律,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
  从表面上看,集中投资的策略似乎违背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规则。不过,巴菲特对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成功的投资者有时需要有所不为。”他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论是错误的,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纵观中外股市操作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精心选股、集中投资,很少有分散投资能带来辉煌收益。这一点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极为重要。
  巴菲特之所以得出少便是多的投资方略,很大部分是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那里获得的思想源泉。1934年,凯恩斯在给商业同行的一封信中写道:“通过撒大网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你对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无特别信心……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本有信心投资的企业也不过两三家。”另一位更具深远意义的影响者是菲利浦?费舍尔。费舍尔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咨询家,他从业近50年并著有两本重要著作——《普通股与菲普利润》和《普通股通往财富之路》,这两本书都深受巴菲特的喜爱。费舍尔在1958年《普通股》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费舍尔至今不改初衷,他常说:“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最好的股,不然我宁愿不买。”像所有伟大的投资家一样,费舍尔绝不轻举妄动,在他尽全力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他会亲自走一趟拜访此公司,如果他对所见所闻感兴趣,他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投资于此。
  关于集中投资,巴菲特认为:当遇到比较好的市场机会时,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举投资或集中投资。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建议投资者将股票适当集中,手中的股票控制在5只以内,便于跟踪。有些股民20多万资金买了二三十只股票,这么多股票,盘面很难跟踪,对有把握的市场机会重仓参与。
  巴菲特将“集中投资”的精髓简要地概括为:“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为此,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而不是用于跟踪股价。巴菲特告诫投资“门外汉”们:注意力要集中。他个人坚持投资的4项原则是:
  企业原则——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是否有良好的长远前景?
  管理原则——管理层是否理智,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财务原则——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权益”,寻求高利润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市场原则——企业的估值是多少,企业是否会被大打折扣以更低值买进?
  巴菲特的基本原则将会带领投资者走进那些好的公司,从而合情合理地进行集中投资。选择长期业绩超群且管理层稳定的公司,他们在过去的稳定中求胜,在将来也定会产生高额业绩。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将投资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的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
  集中投资建立在逻辑学、数学和心理学原理的精华之上。
  (1)将大头押在概率最高的股上
  “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故巴菲特说理想的投资组合应不超过10只股,因为每个个股的投资都在10%。集中投资并不是找出10家好股然后将股本平摊在上面这么简单。尽管在集中投资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总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股,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资股本。玩扑克赌博的人对这一技巧了如指掌:当牌局形势对我们绝对有利时,就下大赌注。
  与概率论并行的另一个数学理论——凯利优选模式(KellyOptimizationModel)也为集中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凯利模式是一个公式,它使用概率原理计算出最优的选择。
  当巴菲特在1963年购买美国运通股时,他或许已经在选股中运用了优选理论,50年代到60年代,巴菲特作为合伙人服务于一家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的有限投资合伙公司。这个合伙企业使他可以在获利机会上升时,将股资的大部分投入进去。到1963年这个机会来了。由于提诺?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美国运通的股价从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当时人们认为运通公司对成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巴菲特将公司资产的40%共计1300万美元投在了这个优秀股票上,占当时运通股的5%。在其后的2年里,运通股票则翻了3番,巴菲特所在的合伙公司赚走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
  (2)要有耐心
  集中投资是广泛多元化、高周转率战略的反论。在所有活跃的炒股战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期时间里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业绩。但它需要投资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战略似乎已经超前也要如此。从短期角度看,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对公司收益的预期都会影响股价。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加长,持股企业的经济效益趋势才是最终控制股价的因素。多长时间为理想持股期?这里并无定律,将资金周转率定在10%~20%之间。10%的周转率意味着将持股10年;20%的周转率意味着将持股5年。
  (3)价格波动不必惊慌
  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不管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案例史料分析上,大量证据表明,集中投资的追求是成功的。从长期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长期投资
  巴菲特的投资行为非常稳健,他的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复杂,主要采取一种长线投资策略。40多年来,巴菲特为信任他的投资理念、向他的公司投资的几十万股东创造了3万多倍的高额回报,为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和加拿大等地的30多万名股东,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据统计,仅在巴菲特长期居住的奥马哈市,伯克夏公司就造就了200名亿万富翁。
  作为格拉汉姆的嫡传弟子,巴菲特秉承老师的教导,始终以企业的实质价值作为投资的首要标准。由于市场往往会因为投机的原因而使得股价出现偏离价值的现象。如果认为企业优秀就不计成本买进的话,显然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当股价偏高时,巴菲特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并继续进行跟踪,直到股价进入他认为合理的范围时才开始介入。在1989年美国股灾时,巴菲特以相当便宜的价格购买了大量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股票与资金的回报率要求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巴菲特在进行一项投资时,对所投资企业的未来价值有一个预估,并由此而折算出投入资金的回报率,如果买入时价格过高,资金的回报率必然受到影响,而要是预估的资金回报率低的话,显然等待更为合适一些。一旦买入某企业的股票,巴菲特就会做较长期的持有,他认为,没有什么时间值得把优质的企业卖掉。由于投资之前着眼的就是企业的未来价值,那么,仅仅因为股票出现了差价就把它卖掉将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他认为,卖出的时间是永远。
  资金的复利增长为长期投资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巴菲特显然了解了复利增长的奥妙,他的投资年复利增长为28.4%,已经成为全球的超级富豪。
  作为吉列最大股东的巴菲特渔人得利,一日之内就暴赚5亿多美元,再度验证了他放长线钓大鱼的股票投资战略的正确性。
  美国宝洁公司2005年1月28日宣布购并吉列公司,吉列股价当天猛涨13%。巴菲特对吉列的投资是通过其手下的投资企业伯克夏公司进行的。波克夏从1989年开始入股吉列,巴菲特当时以英雄救美之姿拿出6亿美元买下近9900万股吉列股票,并且协助吉列成功地抵挡住投机者的恶意收购攻势。在随后的16年中,巴菲特抱牢吉列持股,即使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吉列股价大跌引发其他大股东抛售股票时也不为所动。
  巴菲特对吉列品牌深信不疑。在谈到对吉列持股的看法时,他说他每晚都能安然入睡,因为想到第二天早上总会有25亿的男性要刮胡子。
  巴菲特长期持有吉列股票最终得到了报偿:吉列股价因被宝洁购并而于1月28日每股猛涨5.75美元至51.60美元。这一涨,让伯克夏的吉列持股总市值冲破了51亿美元。
  以1989年伯克夏最初在吉列投资的6亿美元计算,这笔投资在16年中已增值45亿美元,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4%。如果投资者在1989年拿6亿美元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现在只能拿到22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巴菲特投资收益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高出一倍还多,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就是巴菲特跑赢了大市。
  巴菲特长期持有吉列股票最终获得巨额投资回报,只不过是他长期驰骋股市连连得手的一个缩影。
  巴菲特奉行长期投资战略,当公司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时他大量买进,然后一直长期持有。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内在价值高于市面价值的投资理论。
  如今,巴菲特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迪士尼、吉利刀片、麦当劳及花旗银行等许多大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投资于这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巴菲特认为,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走势。对股市的短期预测是毒药,应该将它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者。巴菲特说过:“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时,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可以称之为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优秀的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好企业。
  “人们习惯把每天短线进出股市的投机客称之为投资者,就好像大家把不断发生一夜情的爱情骗子当成浪漫情人一样。”他认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机者主要关注的是公司股价,而投资者则关注于公司的业务状况。
  巴菲特曾经戏称,即使格林斯潘对他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他也绝对不会改变其上述两条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实际上意味着巴菲特具有高度的自强自信和顽强的精神风格,以及高瞻远瞩、宁静致远的心态境界。相反,当今中国股市不少人对消息十分敏感,把消息当作灵丹妙药和赚钱本领,其中最大缺陷在于缺乏自强自信的投资理念和顽强的精神风格。
  20世纪60年代后期,华尔街兴高采烈,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降临了。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动下,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兼并浪潮。AT&T、Litton等大公司四处扩张,而一些公司则处心积虑,利用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制造每股赢利大幅增长的假象。投资大众被这些假象所蒙蔽,不断推高股价。虽然,巴菲特声明不会预测市场的走势,但是,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有关1929年危机的剪报以时时提醒自己。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首要之处是:记住股市大崩溃。就是说,首先要以稳健的策略投资,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其次,让自己的资金以中等速度增长。巴菲特主要的投资目标都是具有中等增长潜力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被认为会持续增长。
  投资股市时,为自己订下合理的长期平均收益率是成功的基础。巴菲特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对自己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每年击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5个百分点便足矣。
  但即使是在“如此低”的目标之下,巴菲特还经常工作至深夜。“他不仅从晚上9点到凌晨5点这样工作着,只要他醒着时,‘车轮’就转个不停。”有人说,巴菲特平均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由此看来,他要实现中等速度的增长,实在情理之中。
  巴菲特就这样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向前走。20世纪70年代之后,巴菲特的个人财富逐步向“亿”迈进。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相反的例子,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妨算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可以这么说:不少成功者往往是因为长抱不动,而不少失败者往往是因为经不起不断买进和卖出的诱惑。
  因此,投资者不宜过分偏重一时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发展出一套稳健可靠的投资理念,以寻求长期优越的回报。
  逆向操作
  巴菲特在其投资生涯中,一直避免让股市牵着鼻子走,这主要是因为:情绪,尤其是担心和贪婪,对股票市场影响至深,由此造成了股票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而投机者便可以从这种价格起伏中获利。但从长远角度看,股票价格不会永远高于实业的基本价值,因此,假以时日,投机者的业绩不会超过真正的实业投资者。
  巴菲特喜欢独立思考,逆向思维;化繁为简,抓住本质;积极心态,果敢坚定。股票市场的多数投资者和许多基金经理思维敏捷,热衷于股市的短线操作,但时常陷入困境。聪明的投资者往往选择逆向操作,比如在大家惊慌失措时,反而大量买进,因为此时正是对这种绩优而低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有利时机。由于经济状况波动不定,因此不必关注这种经济波动现象,而公司的长期业绩才是关键。虽然经济状况并不重要,但关注通货膨胀十分必要,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公司的赢利,投资者应该留意公司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
  逆向操作,意蕴深远,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举例来说,人们总想快速致富,所以在利多的时候买进,在利空的时候卖出,这样的群众心理已经违背了投资的本意,而只在乎数字的涨跌,所以常常会错估股票的真实价值。巴菲特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常常能买到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逾30年,等别人用天价向他购买时,才决定释出。
  因为逆向操作的缘故,所以当股市做空时,正是巴菲特的进场时机。只要深知公司的品质良好,就可以预期未来将有反弹的时机,当大部分的投资人因为股市萧条而勒紧现金时,最佳的买点往往会在此时出现。巴菲特深知多空循环之秘,才稳当而持续地获利。
  实际上,逆向操作的关键是在大家都非常看淡的时候看好,如巴菲特讲的人家疯狂时你非常悲观,人家悲观时你非常兴奋,疯狂地买。每隔几年就会有这样一个转折点,退场的点、进场的点,只有此时逆向操作才能成功,但是长期的上升阶段和下跌阶段都需要做顺向操作。转换,像《易经》里面的八卦图从黑变白,从白变黑,只是这一瞬间,出现两个拐点,此时才做逆向操作,否则大部分时间还是做顺向操作,如同黑是黑,白是白一样。这也是证券市场周期性中的一个规定。
  巴菲特提到,如果想要在股市赚钱,必须在别人贪心时害怕,在别人害怕时贪心。所以投资时,第一,要常常跟自己的天性对抗,因为天性常常会带领你到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第二,要常常去体察周围的环境。当感受到环境愈来愈贪婪时,就要勇于说“no”;反之,则要勇于说“yes”。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决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纪录还要多30%,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持续了许多天。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
  1969年5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赢利付之东流,他最终拿定了主意,作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宣布退出:“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选择是卖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企业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
  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1972年时,伯克夏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投资于债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却亏损20%,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年—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大败给市场。
  但巴菲特不为所动:“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这种特质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保证。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普遍观点。但在投资中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不为所动。
  其实巴菲特早在伯克夏1986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确的。
  2000、2001、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30%以上。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长远眼光,也不得不承认价值投资策略能够战胜市场。
 因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过高的股价最终必然回归于价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大牛市,请牢记巴菲特的投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查看完整版本: [-- 复制成功的赢利模式!十大股神教你炒股之巴菲特(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