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一月内连续第二次针对全国经济情况进行部署。
==本文精彩导读==
中国4万亿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十措施出台
国务院出重拳 股市两项是实质性利好
首提"适度宽松" 本周或将降息
解读积极财政政策增值税改革 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调整 4万亿资金力撬内需
宏观政策转向有利于股市信心恢复
中国4万亿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十措施出台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一月内连续第二次针对全国经济情况进行部署。相比于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由"一保一控"转为"保字当先",此次会议将"保持"改为"促进"。此次会议明确提出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从保增长到促经济
会议认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最近几个月数据显示,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出现下行势头,使得宏观经济从四季度开始向保经济发展转移,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布置第四季度全国经济工作,明确提出采取10项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0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核准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会议研究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三驾马车重心转移
专家指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在不同阶段,经济拉动能力并不一致。
投资方面,由于国内经济依然属于起步阶段,尚有足够空间,中国对于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可谓驾轻就熟。因此加大基础投资,进行交通网络建设,促进环境改造等大投入的投资项目依然被采用。
另一方面,在出口拉动和内需拉动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矛盾,二者必然要择其轻重。
一般来说,如果要保证出口,低价竞争条件下,则必然要压低劳动力成本,过去国内一直以出口拉动经济,这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能力不足。
目前出口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启动内部消费计划,但是首先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为拉动消费,员工工资增长会导致企业负担加重。
前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对于保出口的篇幅依然不少,显示出两者之间难以取舍的情结。到此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显示出口这驾马车日渐消瘦无力的情况下,更好选择就是喂肥内需这匹马从而继续带动经济增长。
当然,为不明显增加企业负担,措施第九条提出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拉动内需从最基层开始
此次出台的十大措施当中,大部分篇幅用于政府驾轻就熟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内容包括政府保障性廉租房建设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共交通、环境等,延续了以往投资拉动经济的一贯做法。
十大措施前两条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的生活设施、住房等,另外还有措施明确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用来稳定和保障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部分群体,这一庞大基数的消费群体在免去生活后顾之忧之后,另外还有措施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其有信心也有能力进行消费。
与此同时,放松银行信贷规模,有利于企业借贷同时增加流动性;在通货膨胀压力放缓的前提下,小幅上调商品价格(农产品、电力等)有利于引发居民对于未来物价预期的提升,从而也能激发消费需求。
专家分析,国内启动内需的第一步就是从覆盖面最广的农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开始,如果这部分措施无法见效,则可能将优惠政策逐步向中产阶级转移。和低收入阶层相比,这部分人群的资产结构则将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
总投资将达4万亿
会议表示,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4万亿不全是政府投资,也包括政府带动的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可能占到20%-25%。他表示,提到拉动内需自然会想到拉动消费,但一个现实难题是,目前老百姓的口袋里可花的钱并不多。完全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可谓有心无力,难以迅速达到效果。因此一方面通过政府支出拉动投资需求,一方面刺激消费,双管齐下是较为现实的做法。(东方早报)
国务院出重拳 股市两项是实质性利好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的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会议强调,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只要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影响·股市]
至少两项是实质性利好
继前期降息调税等系列措施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9日公布。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政策将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逐步消除股市恐慌情绪,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勇认为,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所采取的重要政策,此类实质利好的举措将有助于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对于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为保经济增长各项举措的实施提供了资金安排。这两项宏观调控政策无疑将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利好政策,或者意在刺激经济增长,或者意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然而在金融危机前景不明之时,信心严重缺失的市场难以一时从根本上扭转颓势。"利好政策会有一个临界点,其作用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次十项措施集体出台显示出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坚定决心,虽然短期对股市的直接影响不好判断,但中长期来讲是实质性利好。"张勇认为。
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十项措施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一项,此改革将为企业减轻负担1200亿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正面影响,减缓上市公司今年面临的业绩下滑。海通证券(600837)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分析说,单就今年看,1200亿元也许不算大,但是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后续影响很大,有助于增加企业投资、提高企业利润,其累计效应会逐步显现,有助于稳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影响·企业]
增值税"生产"转"消费",制造业最受益
9日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作为流通税的一种,增值税按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征收,而不对购进的价值征税。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不允许企业扣除购进的固定资产,导致重复征税。
专家指出,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变化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从而避免重复征税。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增值税转型对股市是一大利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
此外,从行业看,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则表示,相对于制造企业,增值税转型对软件企业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影响·民生]
低保待遇将提高
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国家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等;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则会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影响·基建]
铁路、公路和机场将大幅提高投资规模
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浙江嘉兴一家箱包制造企业负责人施纪鸿对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充满期待。他说,若能在长江沿岸建设标准集装箱码头,箱包行业就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但企业降低了成本,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对企业和国家都非常有好处。
[解读]
货币政策10多年来首提要"宽松"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实行的还是"稳健",专家判断此次危机影响大于上次
■财政同时也再次启动"积极"政策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政府投资将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市场信心将会进一步恢复,我国经济完全能够保证平稳较快增长。 "对9日公布的十项措施,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说。
事实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新闻晨报)
【货币政策】首提"适度宽松" 本周或将降息
核心提示:与十年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情况相似,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在昨晚正式改变。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我国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十年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情况相似,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在昨晚正式改变。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我国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7月27日央行网站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声明中首度讳言"从紧"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历四个月"灵活审慎"过渡期。此次决策层的明确表态,可谓最终宣告了货币政策的全面转身。而另有一位知情人士解读,此次决策层正式为货币政策定调也意味着有关各方都已经对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达成了共识。
首提"适度宽松"
可查的资料显示,今年7月27日,央行网站曾公布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次例会声明,将货币政策取向表述为"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
随后,这一基调就一直没有更改过。甚至在8日举行于巴西圣保罗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也仅仅表态称,央行正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以确定下一步利率调整政策。"但从今天开始,货币政策的基调彻底改变了,也彻底地明确了。"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晚指出,这意味着今后央行将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保增长"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这一提法或是首次出现。根据公开资料,早在1999年,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央行也曾为货币政策"松绑",但其时的提法是:将"适度从紧"这一使用了四年多的口号改为"适当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本周或将降息
"也许就在这几天,央行还要降息。"鲁政委旗帜鲜明地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也许会让央行更快地采取下一步动作。
根据鲁政委的预测,央行年内还将降息27-72个基点;就准备金率而言,则有150-25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降息或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在11月极有可能还会有所动作。"
显见的事实是,在9月15日到10月30日,短短45天,央行曾"史无前例"地三度降息,而其中两次是发生在10月份。而目前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也都认为央行年内还有较大的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就预计,我国央行在12月份与美联储同步降息的概率很大;申银万国李慧勇则指出,"11月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下调。"
信贷政策"更细化"
在此次会议上,除了上周央行已经明确表态的"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外,温家宝还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
决策层对于货币信贷政策进一步细化。
一方面,此次明确提及加大对重点工程的信贷支持,显然是为国家实行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提供足够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正因出口下滑而陷入关门还是升级的困境,即便是部分大的企业,也因为下游企业的影响出现经营困难。此次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这一表述很耐人寻味。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增值税改革 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核心提示: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启动,离上一次启动时间正好10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财政政策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启动,离上一次启动时间正好10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财政政策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二是税收政策,即明确了此前呼声很高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冀望财政政策
力挽狂澜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和扩大政府购买,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增加;举借外债和发行公债,以及采用相应的降低利率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刺激生产和近期消费。
我国上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开始启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了7年,之后逐渐淡出,在2005年转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再次从"稳健"转为"积极"。
而这次政府在财政支出上采取的措施与1998年相似,事实上,当下的经济背景也与十年前颇为相似:当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如今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中国这次遭遇的问题显然要严重得多。"现在可以说是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认为,这次中国面临的经济下行风险,既有外部冲击的因素,又是自身内在经济周期的体现。
"货币政策在控制需求时效果明显,但在刺激经济增长时却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在需要扩大需求、刺激供给的时候,还是财政政策更为直接。" 胡怡建教授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在这些有力度的措辞背后,政府无疑是下了"狠心",但也可以透露出形势迫在眉睫。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在报告中指出,明年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几个月以前的预期,明年如果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到6%左右。"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不保持6%~7%左右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等不及国际经济复苏。"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明年发债规模
会迅速增加
中国的财政收入能够支持多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力度?
虽然今年上半年财政有万亿盈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财政收入同比增幅持续下降,数据显示,6月财政收入增幅为30.7%,7月增速回落近半,至16.5%,8月进一步下降至10.1%,9月份又进一步下降到了3.1%。
对此,胡怡建教授表示,全年的财政收入仍有望增长20%左右,实现超收3000亿元左右。预计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不会增加,仍将维持年初预算确定的1800亿元的水平。
但他分析,明年来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政府发债的规模肯定会很大。
从2000年开始国债发行总量不断呈现出逐级上升势头,2005年超过7000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2007年由于有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比增164%。分析人士预测,今年的国债发行肯定会高于去年(不包括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将不会低于8000亿元。分析人士预测明年国债发行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
而此前经济学家哈继铭也预测,假定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12%,若要使GDP增速达到8.8%左右,则财政赤字将由今年占GDP的0.6%扩大到明年的2.3%。
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调整 4万亿资金力撬内需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10多年来货币政策首次转为"适度宽松"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这十大举措力度大,出手快,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以投资为例,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是基于政府对当前通胀已经得到控制,但与去年相比,当前防经济下滑和通缩已经成为首要任务的判断。"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表示。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一次货币政策的转向,体现了政府对目前的形势比较担心。首先是国际经济没有看到底,尽管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从目前各国的数据来看,经济下滑的趋势还没有止住。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现在是以发达国家为首,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把自己的内需拉动起来,在短期内要保持经济相对较快的发展。
近两个月以来,央行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已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
对于此次中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宽松",庄健认为,除已经在采取的措施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仍有一定的空间。他还提出,要特别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否则光靠放松信贷额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适度推动某些方面的改革进程,例如农村金融等。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快速降息不会使得市场感到意外,并且存款利率可能降得更多。他预计年内存款利率将下降27-72个基点,贷款利率下降27-54个基点。另外,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大幅度地下调,定向票据也可能分批解冻。解学成则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应下调至10%。
不过,庄健仍然提醒说,适度宽松却并不能全面放松,他认为全面放松也是有问题的。他指出,虽然目前通胀不是主要问题,但如果沿用原来拉动经济的办法,未来还是会有通胀的可能性。
(综合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报道)(上海证券报)
【分析】宏观政策转向有利于股市信心恢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我们认为,此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为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具体来说:
第一,宏观政策的转向将有利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恢复。从新确定的措施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将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切入点。十项措施中,大部分都与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人群有关,同时重点提到了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
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效果将会比较明显。在新的政策框架下,中国将通过努力稳定出口和刺激国内需求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将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表明银根将进一步放松,无疑有利于缓解社会资金面偏紧的压力。比如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我们认为,随着社会资金面过紧的压力解除以后,资本市场资金面压力有望缓解。
第三,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基础性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将明显受益。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全面推进,将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利润。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