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关键看三大行情指标
在通胀风险的流动性、复苏回暖的经济基本面、以及走出谷底的公司业绩
3000点一触即发,上证指数又走到一个扣人心弦的位置。处在这个火山口上,国内一线机构如何判断这波行情?他们最看重哪些行情指标?这些指标又代表着A股市场怎样的趋势?
综合中信、中金、国泰君安、申万、海通、光大、长江、安信及渤海证券等机构今年中期策略报告来看,多数机构对后半年的行情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而三大关键指标的博弈将决定第三季度的形态演绎:充裕且存在通胀风险的流动性、复苏回暖的经济基本面、以及走出谷底的公司业绩。
流动性:通胀预期几成共识
上述九份策略报告无一例外都花了大篇幅来探讨流动性对股价走势的影响。大家对流动性与A股市场高度相关的看法较为一致。中信证券(600030)将流动性列为决定A股市场走势的三大核心因素之一。
通过对A股市场15年历史数据的分析,渤海证券得出代表货币流动性的M1-M2走势图几乎是估值走势的翻版的结论。事实上,自今年1月份以来,M1增速快速反弹,5月份时已达到18.69%。而伴随着M1的快速反弹,A股市场也形成持续上涨之势。
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充裕的流动性是否将导致严重的通胀卷土重来。多数机构认为下半年的货币流动性将继续上半年较为宽松的趋势。申万证券则认为,流动性总体继续保持充裕,国内流动性宽松仍可能持续。渤海证券持类似观点,认为M1增速仍然存在上升空间。
走得更远者则持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安信证券认为目前流动性过剩,资产受到青睐,致使今年3月以来A股金融、地产领跑大盘。而长江证券(000783)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局部的和阶段性通胀出现是大概率事件,分歧在于是否会演变为持续通胀。”
中金公司认为虽然美国有可能对目前其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态势做出微调,但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对通胀及相关政策调整的预期可能会影响短期美元的走势,进而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短期压力。
中金公司判断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做出实质性调整之前,新兴市场始终面临被流动性包围的局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通胀有可能先于发达经济体抬头。因此其政策理应先行做出调整,但对于增长的担心和各种利益的平衡可能使得政策实质性调整相对滞后,由此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不容忽视。
中信证券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中信证券认为目前美国再次处于流动性大量释放的周期中,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美国产业短期内结构升级仍不能依靠,因此此次流动性的大量释放反而引起资金转战新兴市场,这正是前期新兴市场股票反弹较大的原因。如果美国不能迅速找到新的产业结构升级点,那么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的局面将会出现。
宏观层面:经济复苏柳暗花明
目前,对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否真正好转,多数机构乐观地认为中国经济正走向复苏。脱离基本面的股市,往往只是炒作者和投机者的狂欢场。6000点的劫数至今仍让很多人心悸。
九份报告均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复苏对股市未来走势的影响。多数机构均乐观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复苏阶段,这与官方观点一致。世行认为,中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内需增长抵消了出口恶化的影响,使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光大证券认为,国内GDP以及工业增加值将持续回升。这主要体现在消费品销量回升明显,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房地产投资出现复苏迹象。
中信、申万证券也持类似看法。中信证券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U”型回升阶段,经济增速将逐季提高。其支持的理由是中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且私人投资出现跟进迹象;未来出口跌幅有望减少;消费领域虽短期受到一定抑制,但长期而言,中国已经进入提升消费率的阶段。
国泰君安也认为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明显,预期1年内,经济好转趋势将延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等行业甚至局部过热。
但长江证券却持相对悲观的看法。长江证券指出,未来的经济复苏要依靠真实需求的恢复,依赖于失业率、名义工资收入增长的增量推动。而在目前中国失业率仍在上升、收入滞后调整的情况下,A股中级反弹的结束不可避免。
微观层面:公司业绩走出沼泽
在相同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今年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对个股走势影响明显。用显微镜放大观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企业生存状况千差万别,从这一个个鲜活的细胞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上市公司生态丛林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泰君安汇总各行业利润增速,预计200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15%,判断全年业绩增速约12%-15%左右。由于一季报和中报仍将负增长,因此,下半年业绩同比将大幅好转,呈现V型反转。
申万证券认为2009年企业的盈利增长预期差距很大,从2.9%到15.9%。申万预计2009年上市公司ROE水平较2008年会继续上升。基数因素使上市公司下半年利润增长继续加速,上市公司单季度利润增速总体呈加速趋势,但二三季度加速度可能显著放缓,四季度由于基数原因而大幅度加速。
中信证券也认为经济和物价水平的提升将改善工业企业的盈利环境,能源价格以及利率水平相对于2008年处于低位,有助于工业企业降低成本,预计工业企业盈利状况在年内会有明显好转,四季度将恢复正增长。